lemon

热爱生活.🌻

《犬之岛》:也许只有我的理解是这样?。。

xiaoxiongdi:


1
这个世界上最屌的人莫过于此吧:创造出一个充满自我意识的空间。拍电影也是这样,看看侯孝贤,记录式的镜头语言系统,却到处布设了自己的逻辑。


这个年代观点漫天飞,唯独逻辑缺席。碎片化的世界,人变得很浅尝辄止,喜欢,不喜欢,讨厌这,厌恶那,东沾一点,西沾一点,变得容易厌倦,也容易澎湃。上一秒可以是个愤世嫉俗的人,下一秒就变成贪生怕死的人。有时易怒,有时又一派岁月静好。感情的事变得很速成,于是人生也不再有思考的必要了。


我也是如此。置身于这个断片惯了的世界,投入某件事情对我而言难上加难。对于喜欢的事情往往只剩下一个很模糊的概念。直到看到韦斯安德森的《犬之岛》,我好像又复古了一回。对,那种“栽进去”的感觉是多么精确啊。


明明他的镜头充满了大量的色彩,但有一瞬间,我却被隐形的“质朴”打败了。


那些朴素的瞬间可以是:一群流放之犬在月黑风高下安静地穿过草丛,岛屿,海洋,然后海岸线在他们周围静候着;可以是:那只叫“chief”的流浪犬被驯化,忠诚地奔赴着自己的命运,又或者是外国美眉嘀咕着“I have a crush on you”这样平淡无奇的画面......


动人的定义不是宏大的人生命题,不是荡气回肠的生离死别,而是这些平凡的细节,看起来不值一提,不屑一顾,但总能让人在这高光的社会里,找到一点摆脱绝望的动力。


2
对于爱,韦斯安德森总是这么任性。


在《犬之岛》里,外国交换生因为小林阿塔里劫持了轻型涡轮螺桨机XJ750勇闯垃圾岛而爱上了他;叫“首领”的狗因为一块“狗狗脆”而成功被小林阿塔里驯服;小林点点接受了人类交付给他的使命,在面对主人小林阿塔里时,眼泪掉了下来;为了救小林点点,阿塔里在垃圾岛坠机后,一瘸一拐地走到一群狗面前,坚定地念出爱犬的名字...


我一直以为理性才是这个世界的成功方程式,但在韦斯安德森的逻辑里,当一个感性的人也没那么令人沮丧呢。爱上一个人是没有道理的,看见某个男生,因为他很靓,有过某件惊天动地的事迹,或者他只是很勇敢,看到他的脸,一种单刀直入的错觉就在你大脑里渐生:我们应该很聊得来...然后一切都变得很顺其自然,很心甘情愿。


《犬之岛》里那位可爱的外国交换生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单恋上了阿塔里;《布达佩斯大饭店》里酒店侍应生Zero一秒和蛋糕女坠入爱河;甜蜜而残酷的《月升王国》呢,感觉对了,童子军也会爱上问题少女。韦斯安德森总是喜欢放置这样“电光火石”的剧情在电影里,所以他的片一点都不安静,闹的很。但是他又总是喜欢在极速前进的时刻让一切瞬间“煞”下来。在《布达佩斯大饭店》里,我最喜欢的一幕就是这个德性:


古斯塔夫在逃亡途中,掏出古龙香水L’Air de Panache轻轻挤了几下喷在脖颈处,仿佛被谋杀的危险都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你是否也常常有这样的想法或者行为:


1 穷到不行了但还是要冲到麦记去点一杯草莓圣代
2 考试考砸了但还是忍不住跟朋友逛到天光
3 困成狗但还是在pub里通宵为心爱的球队加油
4 心情flop到最低点但还是一头热跑去看了场午夜恐怖电影
5 第二天就要交的作业没动半个字但还是先去体验想了一周的火锅麻辣烫炸鸡排...


下一秒仿佛就要穷途末路了但还是坚持自己认为的“头等大事”,在我看来简直优雅毙了。所以这多少可以解释韦斯安德森在我心中的位置。


《犬之岛》里也有“煞”下来的镜头。片中有一只流浪狗叫“chief”,首领的叫法,狂嘛,所以咬人一口还可以厚脸皮地说出这样的话“I don't bite”。它就像全片的异类,被驱逐的,不受欢迎的,流亡的,野路子的,chief的特立独行总是带着一股忧伤,总之游离在主流之外。


它的忧伤后来有了解释:曾经也是家养犬的它因为咬伤了小朋友而再次成为流浪犬。控制不住的“咬人”源于恐惧,“人”让它害怕,无来由的。所以一开始,它是拒绝帮助阿塔里寻找爱犬的。但阿塔里和chief的独处时光扭转了一切。


阿塔里驯服了chief—后者所有的硬气好像瞬间步入了一条平缓带。爱就是驯服,驯服一个人,要冒着流泪的风险。有人一听到驯服两个字就很不爽,因为在我们的脑海里,爱是平等,驯服则意味着主从关系。


一物降一物,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万物皆逃不过这样的法则,从这个角度看,韦斯安德森对爱的定义是走在很前面的。chief因为一块“狗狗脆”心甘情愿归了阿塔里,后者凭着温柔软化了chief高傲的心。小男孩不但给它犬类的美味零食,还给它来了次大改造:洗澡修毛染色。三部曲过后,chief取代了小林点点的位置。


用一颗心去交付另一颗真心,就像当年小林点点接过使命直立在阿塔林的病榻前,眼泪不由自主往下掉。表面上是阿塔林掌握着主动权,但其实他们是彼此驯服,一个保护着另一个人的性命,一个把自己的命交付给对方,因为信任,所以两个命运都被紧紧绑定了。


3
而我想,那一刻,阿塔里和chief互相确认彼此,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原因。阿塔里作为小林市长的养子,童年过的磕磕碰碰,人间冷暖也算是尝了个遍;chief也大抵如此,它不像那些养尊处优的家养犬,他敏感,不羁,没有归属感,对“人”始终抱有敌对感,他们都没有太过轻松的命运,生活里习惯了高山低谷,这样的共性让他们惺惺相惜。


命运相似的物种都有自己固定的磁场,相遇然后确定,都在情理之中。观影时,看到阿塔林和chief,脑海里划过村上春树的《斯普特尼克恋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当两颗卫星的轨道偶尔交叉时,我们便这样相会了。也可能是两颗心相碰,但不过一瞬之间。下一瞬间就重新陷入绝对的孤独中。总有一天会化为灰烬。”


说的就是这件事,只不过它多了一个感伤的注脚。可回头想想,《犬之岛》何尝不是啊,小林点点和阿塔里曾经也是穿过了人海遇见了彼此,一种破釜沉舟的缘分力,让两条平行线出现了交叉点。可后来战争爆发,小林点点被流放到了垃圾岛,他们的人生经过了交叉点,再次分道扬镳。


接着,小林点点遇见了新欢,阿塔里则遇见了chief,靠的同样是破釜沉舟的缘分。可当这一秒的相遇便成下一秒的重逢时,当离别成了一种不可抗力,缘分注定都变得很短命。突然发觉,生活大部分时间都是花在寻找和确定上,毕竟,不管是犬是人,都是多么缺乏安全感啊。


4
这大概就是我们看到了最后,发现chief成了阿塔里的新晋助手时感慨万千的原因吧。意识到“不可能长久”这一点的确令人倍感挫败。虽然大多数人看到的是暗潮涌动的主从关系以及带有“奴役”色彩的驯服,但对我来说,“真心有时也撑不了多久”以及“物种的渺小性”这样的深层主题所带来的悲伤才是最致命的,它意味着热情、真心、努力、寻找有可能都是白费的,片中的犬和人,哪一个不是被命运推着往前走呢?


《犬之岛》无疑充满了大量的政治隐喻,但政治的渲染多少盖过了此片的真正亮点。韦斯安德森思想的深度这次发挥得淋漓尽致,而他思想中的感伤怀旧成分永远都是那么对我味口。大家都说韦斯安德森变了,但我知道,他还是他啊,垃圾岛,布达佩斯大饭店,穿过暖流带的水中生活...本质上都是一样的,用半路打劫式的怪诞、荒唐来表达温暖、忧伤,一些转瞬即逝的事,看起来与自己无关,但好像又被猝不及防地戳中。


原来,逝去的世界不在别处,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里。


ps:此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filmpublic
欢迎关注噢

评论

热度(10)